大吊操在线观看国产视频,亚洲日本色色一区,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,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

       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   
  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行業(yè)動態(tài) > 優(yōu)質大米上“考場”
        優(yōu)質大米上“考場”
  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9/5/15 8:44:00  來源:河南日報  閱讀數:383

          新鄉(xiāng)市新鄉(xiāng)賓館會議室。剛出鍋的大米端了上來,36個人每人拿了6小碗,美滋滋地吃了起來。

          這些大米可不能“白吃”。每個人吃了之后,必須做一道題。題也不難,就是在每個品種編號后面打分。

          原來,這是河南省水稻產業(yè)技術體系組織舉辦的“河南省首屆粳稻品種優(yōu)良食味品評會”現場。河南省共有22個品種上“考場”,“考官”們是農業(yè)專家和來自全省各地的水稻種植大戶。他們分別從氣味、外觀、味道、黏度、硬度等方面對每種大米進行品評。

          隨著消費升級和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,消費者對大米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,水稻種植戶紛紛在品種上做起了文章:秈稻等普通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減少,優(yōu)質粳稻、再生稻等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。

          面對市場上眾多的水稻品種,農民遇到了新的困惑:到底哪些大米好吃又好賣、產量高又掙錢多?近年來,河南省水稻產業(yè)技術體系組織科研人員不斷攻關,先后培育出水晶3號、粒粒香、鄭香粳1925等水稻新品種。其中,省農科院培育的水晶3號在去年5月召開的首屆全國優(yōu)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上獲得金獎。我省組織的這次“考試”,就是以水晶3號為參照,對參賽的品種進行打分,希望從中遴選出適宜種植、好吃又掙錢的粳稻品種。

          這不,大規(guī)模的水稻種植很快就要開始了,專家和種植大戶當“考官”試吃大米,幫助種植戶篩選優(yōu)良品種。

          河南省水稻產業(yè)體系崗位首席專家、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尹海慶用筷子從碗里夾一塊大米,放到嘴中細細品嘗。他說:“很多優(yōu)質大米差別不大,細品才能品出高低。”

          原陽縣太平鎮(zhèn)水牛趙村黨支部書記趙俊海感覺其中一碗大米好吃,忍不住吃了一口又一口。他說:“這個大米好吃,將來消費者*喜歡。”

          趙俊海牽頭成立的合作社,流轉土地4000多畝種水稻,并引進“稻蟹共養(yǎng)”模式,發(fā)展生態(tài)種植,逐步形成了原陽大米新品牌——“水牛稻”。他說:“種水稻還得種優(yōu)質品種。以前,村民生產的普通大米一斤只能賣2元,現在‘水牛稻’大米一斤能賣20多元,村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了。”他打算與河南省農科院合作,示范種植50畝鄭香粳1925。

          一盆盆大米端了上來,分到每個“考官”面前。一個小時過去了,大米品種嘗完了,“考官”們的肚子也飽了。根據“考官”們的打分,粒粒香、鄭香粳1925等7個水稻新品種獲金獎。

          尹海慶說,類似的“考試”未來還要舉行。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糧食作物,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。但是,河南省的水稻種植品種存在多、亂、雜的現象,大米在全國的品牌影響力也不強。未來,將加大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,延伸優(yōu)質水稻供應的產業(yè)鏈和價值鏈,不斷提升河南大米的市場競爭力,既讓消費者吃到味美口感好的大米,又能讓種植戶增收致富。

  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       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系。
  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