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吊操在线观看国产视频,亚洲日本色色一区,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,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

       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   
  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行業(yè)動態(tài) > “柴火地”又有了新生機:苗農春耕變春收
        “柴火地”又有了新生機:苗農春耕變春收
  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9/4/8 9:23:00  來源:新華社  閱讀數:355

          4米寬的生產路南側,新翻的土地上種著一排排整齊的白蠟樹,苗農們開著拖拉機連上水泵,一管管河水從溝渠延伸向林地,澆灌著新栽植的樹木……山東省惠民縣皂戶李鎮(zhèn)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眼下,正是苗木栽植交易的旺季,對皂戶李鎮(zhèn)的老百姓來說,這不僅是播種的季節(jié),更是收獲的季節(jié)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走在皂戶李鎮(zhèn)的苗木市場,隨處可見商戶門口擺放著牌子,上面寫著苗木收購品種和價格,騎著機動三輪拉著樹的苗農與苗木經紀人在商談價格,一輛輛小三輪卸下樹木,堆積成一垛,傍晚再裝滿大貨車駛向遠方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皂戶李鎮(zhèn)苗木產業(yè)發(fā)端于20世紀80年代,到2012年,火熱的苗木市場將小苗變成了“金條”,當地老百姓跟風種植,一畝地*多能種到3萬棵,收入近10萬元。后來,小苗的市場越來越窄,賣苗的價格遠不及刨樹的成本,一片片“金條地”成了“柴火地”。“那時候,賣一棵苗才2毛錢,從地里刨出來就要花4毛錢,而且還沒人要,還不如當柴火燒。”當地苗農說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為了幫苗農減少損失,推廣符合市場需求的苗木規(guī)格和品種,當地政府扶持各村成立苗木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引導苗農規(guī)范苗木種植,換擋升級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皂戶李鎮(zhèn)前找李村黨支部書記席在霞是老苗農,對此深有感受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2011年秋至2012年春,席在霞將20多畝密植的2厘米粗的速生白蠟樹大量拋售,隨后以標準方式全部種上了規(guī)格和品質較高的速生白蠟樹。到了2012年秋至2013年春,苗木市場就變了樣,2厘米粗的速生白蠟樹價格暴跌,而她改種的新規(guī)格白蠟樹在市場上卻供不應求。席在霞這一轉手,每畝地多收入1萬元左右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如今,席在霞一家不僅在村里種苗木,還在鄰鎮(zhèn)流轉了200畝土地,種有高規(guī)格紅葉白蠟樹、金葉白蠟樹、金枝白蠟樹等7個品種,一畝地年收入6000元不成問題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在當地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下,像席在霞一樣轉變種植方式的苗農越來越多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在皂戶李鎮(zhèn)秘家村,苗農秘連朋正在忙碌著。他家里有15畝地,種有8畝苗木。今年年初,他看準了苗木交易市場火熱,賣掉了小樹苗,又將地里密植的白蠟樹移栽出來,把15畝土地全部按照標準方式栽植上一級苗。“今年行情好,各種規(guī)格、各種等級的樹苗都有市場,抓緊把小規(guī)格苗木賣出去,來一場提檔升級。”秘連朋說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苗木種植升級規(guī)范了,當地苗農的管理方式也在悄然轉變。過去“一年兩遍水,野草長滿園”的粗放管理正在變成“定時澆水、施肥、除草、除蟲”的精耕細作。從小農戶的大水漫灌到萬畝林場的水肥一體化,當地苗木種植逐漸走向標準化、規(guī)?;饾u形成“一村一品”的種植格局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如今,在皂戶李鎮(zhèn),家家戶戶都種著高標準的白蠟樹、國槐。為了提高收入,一些標準化種植戶還將林下空間利用起來,養(yǎng)殖家禽、金蟬、食用菌,又增加了一份收入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目前,皂戶李鎮(zhèn)各類苗木種植面積突破7.5萬畝,擁有苗木綠化公司、合作社600余家,還有專業(yè)嫁接隊、專業(yè)挖樹隊近6000人,直接或間接從事苗木產業(yè)人員2萬余人,每年線上線下交易額突破90億元,曾經的“柴火地”又煥發(fā)出新生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皂戶李鎮(zhèn)副鎮(zhèn)長王秀杰說,鎮(zhèn)里已經有上百名鄉(xiāng)土人才、“土專家”成為技術指導員。鎮(zhèn)里的婦女嫁接隊已經走遍大半個中國,受聘幫外省嫁接苗木,一個人一年能收入3萬元到5萬元。

  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        ③因互聯(lián)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(lián)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(lián)系。
  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