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第三屆農資經略峰會在山東濟南召開。行業(yè)媒體、農資生產企業(yè)、農資經銷商和營銷專家等組成的四方代表*對接,探討如何在宏觀經濟和行業(yè)大環(huán)境整體疲軟的背景下,抓住農資“小趨勢”尋找突圍轉型之路。
與會專家認為,在各種外圍紅利逐步消失的當下,加強自身管理和組織能力,這是農資人可以把控的“小趨勢”。廣州農資智造企業(yè)咨詢機構首席合伙人孫勇認為,經銷商的團隊管理、內部管理普遍粗放,與其尋找風口,當務之急是做好自身。結硬寨打呆仗,扎實經營,建好網絡,選對產品,組建有力的團隊和管理機制,這才是農資經銷商今后的工作重心。
泰山管理學院董事副院長王麗雅提出兩條建議:一是把總量考核變成增量考核,讓整個員工的薪酬體系都與增量掛鉤,增量部分的提成與存量部分的提成必須有所區(qū)別;二是公司對各個部門采取虛擬公司制進行運作,賦予其自主經營權,“讓聽見炮聲的人做決定”,自我驅動,獨立核算,自負盈虧。
金隆行管理咨詢集團項目總監(jiān)陳躍民表示,快消品行業(yè)營銷標準化值得農資行業(yè)借鑒??煜袠I(yè)銷售人員拜訪客戶需要遵循哪些步驟、攜帶哪些物料,都有嚴格的流程管理。這些工作從表面上看并非是直接的銷售行為,*終一定會反映到銷售提升上。陳躍民認為,在農資行業(yè),做示范田是有效手段,就要不斷細化示范田建設管理流程,實現(xiàn)標準化、流程化和體系化。
河北萌幫水溶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(jiān)于海闊認為,產品仍然為王,工廠首先把研發(fā)做好,把產品做好。廠家來做農化服務并不是*合適,農化服務還是要讓*靠近用戶的人來做。
針對目前大火的有機肥,山東省土壤肥料總站研究員泉維潔說,從市場抽檢看,有機肥產品合格率不高,產品性能不穩(wěn)定,基層市場上包裝眼花繚亂。在安全上還存在三大問題:養(yǎng)分質量不達標、違規(guī)添加激素類物質、含有害成分等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