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吊操在线观看国产视频,亚洲日本色色一区,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,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

       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   
  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國內綜合 > 南縣“稻+蝦” 讓湖南大米賣到香港(圖)
        南縣“稻+蝦” 讓湖南大米賣到香港(圖)
  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8/12/10 14:09:00  來源:湖南省農業(yè)農村廳  閱讀數:739

        稻蝦種養(yǎng)

          寒冬時節(jié),“魚米之鄉(xiāng)”洞庭湖平原腹地,湖南省益陽市南縣邦福稻蝦種養(yǎng)專業(yè)合作社的農戶將清冷的河水引入稻田。如今,正是小龍蝦產幼苗的時候。待到來年春夏之際,水稻和小龍蝦將在農田呈現“共生”景象。

          農戶們沒有想過的是,這里的農產品能夠遠銷到香港。記者了解到,近日,在香港舉辦的2018年亞洲農產品展上,27款南縣“稻蝦米”亮相,吸引了眾多客商。5家香港經銷商與南縣米廠簽訂了200噸“稻蝦米”采購協議。

          作為傳統的糧食生產大縣,南縣近年來大力推廣稻蝦生態(tài)種養(yǎng)模式。水稻加小龍蝦,不是簡單的等于“稻蝦米”,而是產生了不少神奇的“化學反應”。

          “稻+蝦”,等于綠色農業(yè)。南縣副縣長武深樹說,水稻與小龍蝦在稻田中共同生長,蝦為稻除草、松土、增肥,稻為蝦供餌、遮陰、避害,大大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,形成了綠色、環(huán)保的生態(tài)農業(yè)模式。

          一些合作社和米廠建立了兩套系統。一是監(jiān)控系統,在連片種植區(qū)安裝太陽能供電的攝像頭,360度遠程監(jiān)測周邊農田是否違規(guī)施肥施藥;二是追溯系統,每一個批次的產品貼有一個溯源二維碼。“掃一掃”,便能看到從耕地、播種、植保到收割、加工、包裝全過程的影像記錄。

          “稻+蝦”,等于品質農業(yè)。過去,由于稻米品質不高、價格低廉,“魚米之鄉(xiāng)”的糧食產業(yè)卻成不了“富民產業(yè)”。為了擴大市場,很多米廠不得不打價格戰(zhàn),每斤大米的利潤*只有一兩分錢。

          邦福稻蝦種養(yǎng)專業(yè)合作社副理事長陳治國說,采取稻蝦種養(yǎng)模式,選用優(yōu)質稻品種,提高了稻米附加值。他給記者算了一筆“增值賬”:現在每斤“稻蝦米”售價達到9元多,比普通大米翻了一倍。再加上養(yǎng)蝦的收入,每畝農田可增加3000元收入。這讓種田變得有利可圖。

          “稻+蝦”,還等于互聯網農業(yè)。品質提升后,南縣的一些米廠開始嘗試“互聯網+‘稻蝦米’”。金之香米業(yè)是南縣一家“稻蝦米”龍頭企業(yè),從2017年開始線上營銷。今年,他們又在插秧、收割等時間節(jié)點,邀請“網紅”做了12場網絡直播。

          金之香米業(yè)銷售總監(jiān)王敏說,他們準備明年在全國70家門店建設“智慧門店”。借助電商平臺的大數據,了解區(qū)域消費者的口感偏好,然后向門店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,打造“稻蝦米”“爆款”。

          據了解,2018年,南縣稻蝦種養(yǎng)規(guī)模達50萬畝,年產小龍蝦8萬噸,“稻蝦米”24萬噸。武深樹告訴記者,南縣“稻蝦米”能夠進入香港,表明“稻+蝦”模式受到市場認可。

  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xhj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       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系。
  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