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是世界上果菜茶種植面積和產量*的國家,也是世界果菜茶消費*大國,但與此嚴重不相適應的是,目前,全國果菜生產綜合機械化率不到30%,茶葉生產綜合機械化率約20%,生產仍然以人工為主。我國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水平總體不高,尚處于初級階段。
果菜茶生產投入大、效益高,是許多地區(qū)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。特別是我國果菜茶生產大多集中在丘陵山區(qū),多數貧困縣和貧困村是高山蔬菜、特色林果和名優(yōu)茶的集中產區(qū),發(fā)展果菜茶生產,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增產增收,也是諸多地區(qū)產業(yè)扶貧、*扶貧的重要支撐。隨著我國城鄉(xiāng)居民農產品消費升級,多樣化、便捷化和品牌化趨勢明顯,對果菜茶產地加工升級、儲藏保鮮和冷鏈運輸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,同時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機遇。
近年來,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,果菜茶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(yè),“用工難”“用工貴”問題日益突出,已成為影響農民種植意愿和果菜茶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。機械化生產能夠降低生產成本,減輕勞動強度,有效替代人工,穩(wěn)定和提升生產能力,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??梢哉f,發(fā)展果菜茶生產機械化,是新時期轉變果菜茶生產方式,推進果菜茶區(qū)域化布局、產業(yè)化經營、標準化生產、規(guī)?;鳂I(yè)和社會化服務的有力舉措和重要支撐。
我國果菜茶生產品種多樣、農藝復雜、種植范圍廣、制約因素多、機械化難度比較大;區(qū)域、品種、環(huán)節(jié)之間農機化發(fā)展也很不平衡;采收、田間運輸、產地初加工機械化更是滯后。果菜茶生產面臨“無機可用、無好機用、有機難用”三者并存的窘境。
要解決果菜茶生產當前存在的“無機可用、無好機用、有機難用”狀況,首先要發(fā)揮好農機購置補貼等扶持政策的引導作用,購機補貼要適當向急需機械的果菜茶等經濟作物傾斜;其次要增加果菜茶裝備的有效供給,產學研推要開展聯合攻關,研發(fā)生產急需、農民急用的果菜茶生產機械裝備,加快突破田間管理、水肥藥精量施用機械化關鍵技術,攻克采收和產地初加工機械化難點,增強高效、節(jié)本、綠色、智能果菜茶生產機械供給能力;第三要加強農機農藝融合,農機、農技、植保、種子、加工等部門要建立完善協作合作機制,統籌解決果菜茶生產機械化發(fā)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;四是樹立良種、良法、良田、良機“四良”結合推進農機化的理念,加快基礎設施建設,改善機械化立地條件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
新聞關鍵字: 果菜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