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吊操在线观看国产视频,亚洲日本色色一区,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,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

        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         
        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致富經 > 放棄“蟹”路找到新的致富路 宿遷泗洪忙轉型
        放棄“蟹”路找到新的致富路 宿遷泗洪忙轉型
        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8/4/10 10:07:00  來源:中國江蘇網  閱讀數:380

          泗洪縣半城鎮(zhèn)的穆墩島村,正在積極轉型。

          這個洪澤湖中*的村子以螃蟹養(yǎng)殖為主導產業(yè),近年來響應綠色發(fā)展的號召,退漁還濕面積達1萬畝。現在,全村螃蟹養(yǎng)殖面積還剩7000畝左右。

          上世紀90年代以來,穆墩島村靠著得天獨厚的水資源,發(fā)展螃蟹養(yǎng)殖產業(yè),高峰時期全村80%的家庭都從事螃蟹養(yǎng)殖。

          據穆墩島村黨支部書記李正奎介紹,高峰時期村里螃蟹養(yǎng)殖面積有17000畝左右。正常情況下,每畝塘口每年能出產250斤左右的螃蟹,年收益在2500元左右。

          憑著一只螃蟹,穆墩島村集體收入和人均收入都“跑”到了泗洪縣前列。2000年,穆墩島村集體收入1萬元、農民人均收入2000元;2017年,集體收入120多萬元、農民人均收入14600元。

          但是,螃蟹養(yǎng)殖雖然讓村民鼓起了腰包,卻給洪澤湖的水環(huán)境帶來了不小的影響。是追求眼前利益,還是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湖碧水?

          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。從2014年開始,穆墩島村響應綠色發(fā)展的號召,開始拆除洪澤湖里的蟹塘。

          穆墩島村5500畝的東圩養(yǎng)殖場現在已經全部實現了退漁還濕。蟹塘拆除了,不養(yǎng)螃蟹了,世代生活在水邊的漁民干什么?

          養(yǎng)殖破壞生態(tài),那就搞種植恢復生態(tài)!今年,在村黨支部的牽頭下,東圩和祖樓養(yǎng)殖場分別成立了生態(tài)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并且確定了系統(tǒng)的組織架構和完備的規(guī)章制度。合作社采取自愿加入原則,參股的養(yǎng)殖戶共同種植、共同管理、共同收益。

          “我們以30元一畝的價格來確定股價,東圩養(yǎng)殖場共有68戶漁民參股,每股價格是2430元。”李正奎說。趁著大好春光,漁民們在洪澤湖里播下了芡實、菱角和蓮藕等水生植物種子,同時打算在水下套養(yǎng)魚和青蝦。

          “現在還處于探索階段,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也在不斷完善,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!”東圩生態(tài)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社長吳庭仁說,“只要大家一條心,就不愁找不到新的致富路,不養(yǎng)螃蟹我們照樣賺錢!”

          除此之外,穆墩島村還利用得天獨厚的優(yōu)勢發(fā)展旅游業(yè)。近年來村里先后建起了穆墩島假日酒店及穆桂英點將臺等景點,來島上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。有的養(yǎng)殖戶退養(yǎng)后在島上開起了農家樂,有的養(yǎng)殖戶買了快艇來回接送游客,旅游收入正逐漸成為村民收入的重要來源。

          憑著蟹,穆墩島村富了起來。因為蟹,洪澤湖也“臟”了不少。在生態(tài)保護和個人利益之間,穆墩島村村民毅然選擇了前者。

          經過幾年的努力,大家欣喜地發(fā)現,當年漁民歌謠里傳唱的“清清湖水天上來”的洪澤湖之水又回來了?;謴土肆己蒙鷳B(tài)的洪澤湖,孕育著穆墩島村的希望和未來。

        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        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xx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        轉發(fā)到:

  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
        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  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       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系。
        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